查看原文
其他

千年运渎史话【中篇:古桥风流】

2017-03-10 美丽朝天宫


鸽子桥



鸽子桥绒庄街北端,是东吴开凿运渎时六座桥中的第一座,古名孝义桥,又名甓子桥;后又称清化桥,俗称闪驾桥;南宋重修时改为景定桥,明称会同桥,清为鸽子桥。

《建康实录》云:“运渎旧有六桥:孝义,本名甓子桥。”明万历《上元县志》载:景定桥,在笪桥东,旧名闪驾桥,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因马光祖改造而更名。元张弦《至正金陵新志》载“景定桥,在旧永宁驿北本名清化俗呼为闪驾桥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跨运渎。”明朝《洪武京城图志》载:“会同桥,在大市桥南,旧名闪驾桥,宋名景定桥,今名会同桥,跨运渎水。”《运渎桥道小志》载:“其跨渎第一桥以北,临鸽子市,俗呼为鸽子桥”。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旧名清化桥,宋曰景定,其北为鸽子市,今呼曰鸽子桥矣。”又载:“旧名清化桥,一名清化坊。有陈氏朴园,旧有白皮松二株,高出墙外,苍秀独绝,树今亡。”


笪桥


笪桥,位于评事街北端。东吴开凿运渎时六座桥中的的第二座桥,称杨烈桥;唐代时,名为太平桥,书法名家颜真卿在任南京刺史上,曾在此设设放生池,并亲书《天下放生池碑铭》。北宋时茅山二十六代宗师笪淨重建此桥,人们为感谢他,称此桥为笪桥。南宋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明代时称笪桥为“钦化桥”,以钦化坊得名。明清时期的南京的灯市不在夫子庙,而是在笪桥一带。据《白下琐言》记载:“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火花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迤南一带。五光十色,尤为冠绝。”。民国《首都志》亦载:“灯节以笪桥、评事街、夫子庙等处为盛。”

斗鸡之戏、斗鸭之戏、斗草之戏古已有之。三国至南北朝,南方斗鸡之戏尤其。杨烈桥处就是明证,六朝史料集《建康实录》云:“次南有杨烈桥,宋王僧达观斗鸡鸭处。”王僧达(公元423~458年),南朝宋文学家东晋王导五世孙,太保王弘之子,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之婿。南朝刘宋时,太子舍人王僧达因病休假,到杨列桥观斗鸭,不理政事

鼎新桥


鼎新桥,位于鼎新路北端。南唐始建,名小新桥。南宋景定二(公元1261年),宰相马光祖重建,因河水交汇形如鼎,故更名为鼎新桥。《秦淮志》云:“笪桥水草桥北出之水,为运渎正河自此桥。”也说是说,鼎新桥不是六朝东吴建,只是到了南唐为便于通行,又在运渎上建了一座桥。鼎新桥在运渎史上位置重要,是运渎南来北往的十字口。南来的秦淮河水要北上要过这里,东来的青溪水要过这里。


仓巷桥



仓巷桥,因近仓巷北端而得名。南宋景定年间马光祖建,始称崇道桥。元张弦《至正金陵新志》载:“崇道桥,在永寿宫东,景定二年光祖重建书桥。”清同治年间,因在朝天宫建江宁府学,又改称道济桥。清《同治上江两县志》称“道济桥,本名崇道桥”。



文津桥



文津桥,位于莫愁路跨运渎。清末因建江宁府学而建桥,民国重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同治中以府学新建”得名。

望仙桥


望仙桥,位于文津桥与张公桥之间运渎始建的六座桥中的第三座桥,已废。《建康实录》云:“次南出有西州桥,今县城东南角,路东出何后寺门。”古时称西州桥,以西州城得名;南宋称武卫桥。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望仙桥,即古西州桥,以西州城得名矣。宋曰武卫桥,马光祖建,又名史桥,明史痴翁故里也。”明弘治至正德年间大文人史忠,能诗作画,精通音律,其妻何玉仙也是多才多艺之人,工书善画,尤通音律。每当玉仙外出将归时,史忠就站在武卫桥上凝望,故时人称之谓“望仙桥、“史桥”。公元1934年南京图上还标有此桥名。


张公桥


据《南京古代桥梁沿革表》称,六朝至宋元时期,此处均有张侯桥名。传为三国东吴娄侯张昭所建,故名。明代已不见其名。《运渎桥道小志》称:“张公桥,一名周家桥,不知其所缘起也。”“张公桥畔觅花房,每到春秋选胜忙。只感年来拙生事,满塍开遍菜花黄。”这是清末举人王孝煃撰《冶西杂咏》中所咏叹的张公桥畔


涵洞口(铁窗棂)



涵洞口,因运渎通向外秦淮河(时称大江)的涵洞而得名,古称栅寨门铁窗子。元张弦《至正金陵新志》云:栅寨门在城西门近南,凿城立栅,通古运渎,不详其始,复置闸以泄城内水,入于江,俗呼为栅寨门,今呼铁窗子是也。”“铁窗子得名可能与栅寨门下有铁水窗有关。《至正金陵新志》记此门俗呼济秦门《景定建康志》详:“门外置瓮城,门上建硬楼7间。前壁有闪门6扇,皆以铁包裹,又有两屋山、武台各一座。屋下车轴、车颊一座,绞棒一尺二条,车窗麻索四条。临水有券门一座,门高一丈五尺,宽一丈四尺,门深三丈三尺,券门两侧墙面包砌砖石,计四丈二尺,其下有石脚石面及铁水窗两扇。铁水窗前后有拦草椿木,两侧作雁翅状,高六尺五寸,长三丈。城内南北有登城慢道,长五丈五尺。在门前接近壕岸的地方,还有木栅及护险墙各一道,长四丈五尺。另传明代附近有一座铁制门窗的监牢,明成祖的生母失宠后曾囚此而得名。


草桥



草桥,已废。宋名北乾道桥。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今草桥,北乾道桥也。”南宋《景定建康志》考定高晔桥在乾道桥附近,故疑此桥为运渎始建六座桥的第四座桥。《至正金陵新志》载:“乾道南北二桥,在古运渎今斗门桥相望乾道中洪遵建景定二年光祖重建书榜。”南宋乾道年间,洪遵在建康府任职时,重修这两座桥,用皇帝年号命名桥。在此附近,还有一座草桥,据说当时用草修了一座简易的桥,人们就把这座桥叫草桥,这就是现在草桥的来历。


红土桥


南宁乾道年间留守建康府的洪遵所建,因方位与北乾道桥(草桥)分列南北,此桥在南,故名。《运渎桥道小志》载:“红土桥者,南乾道桥之俗名也。尝有掘地深三尺者,见其下土色皆红而知见称。”


陡门桥



陡门桥,位于升州路与鼎新路交汇处,是古南京竹格航位置。南宋《景定建康志》卷一六《疆域志二桥梁》考定禅灵寺(渚)桥即斗门桥,为运渎始建六桥中的第五座桥。元张弦《至大金陵新志卷四下》载:“门桥,在乾道南之南景定二年光祖重建运渎。戚氏志其侧书,旧有風亭在折柳亭东。”清道交《金陵览胜诗考》称:“竹格渚,在运渎河今陡门桥处,本名竹格港。”并有诗曰:“运入仓城;淮流直复横;虹桥一驾后,渡古只空名。”清《运渎桥道小志》载:“淮水支流通渎处,古谓禅林渚”。禅林寺者即今斗门桥也。桥上有观音阁,同治初里僧所建。因“斗”、“陡”相通,清末以后称陡门桥。公元1936年,拓建升州路时桥废。



近期推荐,点击可阅

千年运渎史话【上篇】

朝天宫 · 色

千百年的守候,只为你春风一度【宫墙玉兰】

九旬老人绣出《清明上河图》,谨以此文祝天底下妈妈们节日快乐

思益学堂→府西街小学;诗意居→思益学堂;独立之精神→柳诒徴·茅以升·陈寅恪·

“炒盐豆炒豌豆炒进你家翻跟斗”,七家湾小伙伴来玩游戏喽

今天惊蛰,老南京吃把盐豆压压惊,您试试

一组七家湾图片近7000乡亲在看,一百篇七家湾故事宝典多少人看


浦口红十字会参观秣陵路社区101微博馆

泗阳民宗局访问七家湾社区

春风欲动北风微,社区建设正当时

为您来,听您说,帮您办,请您评 —— 大走访正在进行时

【青春朝天宫】三生三世创意学雷锋——朝天宫街道团工委酱紫做!

“手作 · 修文物”朝天宫街道联合市博物馆组织“爱耳日”创意活动

撸不完的串串,走不完的街巷——朝天宫街道串串店大盘点

再有几个月,石鼓路洞见汉西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